骨關節炎定義
退化性關節疾病(DJD),或稱骨關節炎(OA),是一種不可逆的退化性關節疾病,主要影響滑液關節,特徵包括關節軟骨的漸進性喪失、骨贅形成以及關節周圍纖維化。DJD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類型。原發性DJD較常見於貓,而繼發性DJD則在狗中較為普遍。
骨關節炎的成因與病理生理機制
原發性退化性關節疾病(DJD)多為自發性發生,與年齡增長相關,主要影響軟骨的穩定;繼發性DJD則由可辨識的初始因素引發(如關節創傷、十字韌帶損傷、髖關節發育不良、肘關節疾病等),這些因素會對關節軟骨或軟骨下骨造成不良影響。不論是原發性或繼發性,DJD的病理生理機制皆包含一系列逐漸惡化的過程,最終可能導致整個關節退化,影響範圍包括關節軟骨、關節囊、滑膜、軟骨下骨和韌帶。
關節軟骨是一種非常複雜且動態的結構,任何輕微的創傷都可能在軟骨中造成裂隙並損害軟骨細胞。軟骨基質由蛋白聚醣大分子(如透明質酸、葡糖胺聚醣)和I型膠原蛋白組成,基質約有80%為水分。基質的合成和維持主要依賴於軟骨細胞。然而,在DJD初期,軟骨細胞製造蛋白聚醣的能力下降,導致軟骨基質中的硫酸軟骨素和水分流失。隨著DJD嚴重程度增加,滑液中的透明質酸含量亦隨之減少。
降解酶(如絲氨酸蛋白酶、膠原酶、組織蛋白酶、金屬蛋白酶、透明質酸酶、基質金屬蛋白酶)被釋放,進一步破壞軟骨基質和膠原蛋白。這些酶及軟骨分解產物通過釋放介質(如白介素-1、白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蛋白酶和前列腺素)引發滑膜炎(滑膜膜發炎),並抑制新基質的生成。受影響的關節軟骨彈性減低,減震能力減弱。
表面裂縫暴露膠原纖維,使其更易受磨損,有些裂縫甚至延伸至深層,導致骨質纖維化。隨著病變進展,可能出現關節軟骨潰瘍甚至關節面全部喪失。骨贅和附著點增生物的發展也加重了疼痛和關節僵硬。這些改變最終導致軟骨彈性降低及軟骨下骨的硬化。

骨關節炎的診斷
臨床檢查與病史:在檢查前仔細觀察動物的步態、姿勢及坐姿變化,可能有助於發現異常,例如步態改變、姿勢異常、坐下或起立困難等。檢查時可見關節腫脹、活動範圍減少、關節周圍增厚、關節磨擦音或積液、步態或坐姿異常及肌肉萎縮。通過觸診可能引起疼痛反應。若有特定的骨科問題,可能會出現相對應的症狀,例如前十字韌帶破裂所致的內側隆起。
跛行是常見的表現,可能呈現為間歇性、漸進性或持續性。通常,在休息後跛行和步態僵硬更加明顯,隨著活動增加可能有所減輕;過度運動後則可能加重。此外,動物可能表現出爬樓梯困難或起身不便的情況。年長犬隻可能出現行動減少、活力降低等模糊的症狀,飼主可能將這些視為正常老化而忽略。
影像檢查:X光片通常顯示關節積液、骨贅形成和軟骨下骨硬化。某些病例中可能出現關節半脫位或脫臼。影像上也可能看到潛在的基礎疾病,如肘關節發育不良、骨軟骨病、髖關節發育不良或十字韌帶破裂等。
細胞學:受影響關節的關節囊液細胞學檢查可顯示細胞數增加,特別是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的增加。
動力學測試:步態分析儀對於步態異常的犬隻非常有幫助,但較少應用於貓隻。
進階影像:斷層掃描(CT)可用於更詳細地評估關節異常,尋找需要手術的潛在病灶。
治療性試驗:在某些情況下,可進行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的治療性試驗,若有明顯好轉,可能支持疼痛為臨床症狀的成因,但無法只靠這個反應確診骨關節炎。
臨床症狀
不論是原發性還是繼發性,臨床症狀類似。依據DJD的類型及其潛在因素,可能影響單個或多個關節。受影響關節的疼痛和活動受限會導致僵硬和跛行,症狀程度可由輕微至嚴重不等。疼痛可能是間歇性、漸進性或持續性。休息後跛行和步態僵硬更為明顯,但活動增加後可能有所緩解;過度運動後跛行可加劇,但經過數日休息後可能改善或消失。寒冷或潮濕的天氣通常會加重症狀。受限使用的患肢會發生肌肉萎縮。其他症狀可能包括上下樓梯困難、起身困難或尋找舒適的休息姿勢困難等。

臨床發現
骨關節炎的臨床表現多樣,常見症狀包括關節炎和關節病變,患處不一定會發熱。行為改變可能出現,包括不尋常的行為或活動下降。頸部疼痛、頸部僵硬、抑鬱及嗜睡情況也常見。其他常見的臨床表徵如下:
- 活動耐受性下降:可能不願活動或運動,顯示出運動不耐或活動意願下降。
- 疼痛:指關節、指節、前足、後足、髖部、顎部等部位的疼痛,尤其在按壓和活動關節時更明顯。
- 跛行:可能呈現為間歇性、漸進性或持續性。
- 步態異常:步伐短促或僵硬,步態不穩,步伐異常(步態僵硬、步態不規則),站姿變寬。
- 肌肉萎縮:受影響肢體的肌肉可能因活動受限而萎縮,尤其是前肢或後肢。
- 關節異常:包括關節鬆動、關節囊擴張、關節摩擦音、關節僵硬、不靈活等。例如關節脫臼。
- 水腫及腫脹:可見於足部、前肢、後肢及關節等部位。
支持性治療
治療目標包括減輕不適、減緩進一步退化,並恢復受影響關節的功能。由於骨關節及慢性疼痛相對複雜,建議採取多模式的疼痛管理方案,並根據患者及飼主的需求調整治療計劃。
環境改變
使用防滑地毯可幫助改善抓地力,對於患者行動有幫助,並減少跌倒受傷的風險。
體重管理
維持理想體重是治療的關鍵因素,因為過重會增加關節及肌肉負擔,導致活動量減少並進一步增加體重。脂肪組織代謝活躍且具促炎性,可能促進骨關節炎的惡化。初步評估中會進行體況評分(BCS),若犬隻過重(即9分量表中>5分或5分量表中>3分),則需要制定減重計劃。適度的低衝擊活動(如散步、游泳)不僅有助於減重,還能改善關節活動性、肌肉量和運動耐受力。即使減重幅度小也都可能改善跛行的程度。
運動與復健
適量的運動對於患有DJD的犬隻有益。安排適合的復健運動可以增加肌肉的彈性與力量,減少關節的負擔。症狀加劇時可安排短暫的休息。互動玩具也可以增加動機與成就感,有幫助維持肌肉與關節活動。徒手治療可以針對整體或是受影響關節,來幫助舒緩疼痛與增加活動度。

關節保健品
護軟骨劑能支持軟骨基質並具有抗炎作用,可減少軟骨的分解並提供軟骨合成所需的成分。主要成分包括多硫酸化葡萄胺聚醣(PSGAG)、葡萄糖胺鹽酸鹽、硫酸軟骨素及透明質酸(HA),但臨床效果可能因關節嚴重磨損、炎症持續性、產品吸收率不一致及未提供止痛作用而不一。
Omega-3脂肪酸
含葡萄糖胺和/或長鏈Omega-3脂肪酸(如DHA和EPA)的飲食可減少促炎因子的生成,幫助控制部分DJD患者的臨床症狀。研究顯示以魚油為來源的Omega-3脂肪酸能改善犬隻的臨床症狀並降低NSAID劑量需求。
新西蘭青口萃取物(GMLE)
青口萃取物含有長鏈多元不飽和Omega-3脂肪酸,具抗炎特性。研究顯示添加GMLE的犬隻在移動性、負重、關節腫脹及關節疼痛方面有所改善,與NSAID可併用。
NSAIDs(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NSAIDs廣泛應用於DJD治療,具有抗炎和止痛作用,主要通過抑制環氧合酶(COX)來減少前列腺素的生成。根據藥物特性,NSAIDs可能抑制COX-1和COX-2的活性,不同NSAID之間的副作用差異不大,長期使用不增加不良反應風險。切換NSAID時常建議有5-10天的wash out 時間,以減少副作用風險。
NGF生長因子抗體藥物這類的抗體藥物可與NGF(神經生長因子)結合,避免NGF與神經元的TrkA產生鍵結以達到阻斷關節炎的傷害性疼痛訊號。根據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罹患關節炎的狗貓一個月注射一次NGF抗體情況下在疼痛評分與生活品質的評估都明顯優於使用安慰劑的對照組。至於副作用方面在狗主要是注射部位的腫脹發炎,貓的話則是可能會有皮膚搔癢與脫毛的情況。

中獸醫 中藥與針灸
利用穴位的刺激,達到舒緩疼痛、放鬆肌肉的效果。穴位的選擇可以在患處周圍,或是依據脈絡遠離患處,減少直接的疼痛刺激。針對體質使用中藥,來調整輔助身體修復以及減緩退化,並且減少NSAID藥物使用,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
四級雷射
以特定波長的照射達到患處。利用光學能量刺激,幫助減少發炎、消除水腫、以及舒緩疼痛反應。
替代療法
關節內幹細胞治療、富含血小板或條件化血漿注射、等可適當考慮用於部分患者。
手術治療
當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可考慮手術介入。針對DJD的潛在原因(如髖關節發育不良、前十字韌帶破裂)進行矯正手術可能有助於改善病情。對於嚴重髖關節病變,髖關節全置換術或股骨頭/頸切除術可考慮使用。
監測
大多數NSAID(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相關的不良反應發生於治療的前三週,因此建議在治療開始後的2-4週進行基礎和後續實驗室檢查(如全血計數、生化檢測)。透過仔細篩選患者、進行治療前的實驗室檢查、避免合併使用類固醇、阿司匹林和其他NSAID,以及對飼主進行指導,可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在NSAID療程中,每隔幾個月重複進行實驗室檢查,具體間隔依患者情況而定。隨著治療進展,可逐步將NSAID劑量調整至控制臨床症狀的最低劑量,但目前無證據顯示劑量遞減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透過定期的身體檢查及飼主對行動力的評估來監測治療反應及疾病進展。已有數種飼主問卷或工具專為評估犬隻骨科疼痛而設計,並可與治療前結果進行對比以判斷治療效果。
預後
預後因個體而異。通過多模式治療並仔細監測,DJD可在許多犬隻中得到良好的管理,使其保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
參考資料
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 (Canine). VINcyclopedia of Diseases. Revised: December 23, 2021.
Zink, M. C., & Van Dyke, J. B. (2013). Canine sports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Wiley-Blackwell.
骨科獸醫師的狗貓復健全書:骨關節炎‧前十字韌帶斷裂·椎間盤疾病·20種外科常見問題的對症照護指南